微信二维码
天博官网登录医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天博官网登录医大> 正文

【黑龙江日报】庆伟书记与龙江四位新晋院士座谈,看看院士们都说了啥

发布时间:2019-11-29 20:30:00 作者: 阅读次数: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19年新当选院士名单,我省共有4位教授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段广仁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曹喜滨教授、马军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学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我省院士增至42位,其中“两院”院士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8位。

11月29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来到哈工大微小型航天器研发中心调研,并与我省新晋院士段广仁、曹喜滨、马军、张学四位教授座谈。

快跟小编一起领略

我省四位新晋院士的风采

听听他们在座谈会现场都说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新晋院士——哈工大教授段广仁:

我首先想说的是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这片黑土地,感恩哈工大的培养。

我很感谢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特别要感谢省里的头雁行动。申报头雁团队时,我曾经担心各项措施能不能充分落实,结果,不但落实到位,甚至可以说是翻倍落实。头雁行动是一个很大一个举措,充分提振了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信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于科技的支持。

未来,我要跃马扬鞭再启程。当了院士,更加感觉重任在肩。我一定会在学校和省里的支持下,做出更大的科研成果,培养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

哈工大教授段广仁

中共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IEEE会士和IET会士。长期从事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建立了一批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控制律参数化通解公式,并进一步通过参数优化系统地提出了控制系统的参数化设计理论,解决了遗留15年的A.Teel输入饱和实现问题。

主要方法被国际学者称为“段方法”,并被他人用于电力系统、四旋翼飞行器等多种实际对象的仿真和实验以及我国“天通一号”大天线卫星姿态控制律设计的在轨应用,在控制系统参数化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造性贡献,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均排名第一)

发表SCI论文274篇,独著英文专著2部、编著1部;独著的一部中文著作获两项国家级图书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合同项目;先后任创新特区专家、“863”专家、航天五院国家级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

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哈工大教授曹喜滨:

能够新晋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首先要感谢哈工大培养,还特别要感谢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的关注,关照。

未来,一定要扎根黑龙江办好教育,做好科研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者,做好年轻科研人员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科研育人,培养好人才、让人才发挥才智,为国家、为龙江做出更多贡献。

哈工大教授曹喜滨

中共党员,小卫星总体设计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模范教师。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创新特区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卫星总体技术专业组副组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哈工大副校长。曾任“973”技术首席,国家“863”专家等。

长期从事小卫星基础理论、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在小卫星一体化、星箭一体化以及柔性化平台设计方面取得创新成果,为小卫星在航天装备、商业遥感以及深空探测领域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成果载入《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授权发明专利67项,出版专著2部。

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哈工大教授马军:

我是土生土长黑龙江人,最后也决定回到黑龙江,回到哈工大工作,回报家乡和母校。

我的科研方向是水处理,和人民生活比较近。长期的科研工作让我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是黑龙江未来发展重大机遇。希望黑龙江以绿色发展为重要抓手,保护环境,保护资源,通过绿色产品质量认证,形成黑龙江的绿色品牌,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的绿色产业、建立有龙江特色的绿色教育体系和绿色产业服务体系。

哈工大有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些都是龙江绿色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未来,一定会立足龙江,继续做好环保方面的科研,做好技术转化,尤其要助力龙江做好水处理工作,保护好黑龙江的水资源,为黑龙江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高科技产业贡献力量。

哈工大教授马军

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创建了不同价态铁锰氧化剂的除污染理论体系,开发出高锰酸盐预氧化除污染技术和高铁酸盐预氧化除污染技术、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基于新生态微界面特性的强化除重金属技术和纳米复合膜水处理技术、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等,成功地应用于受污染水源水净化处理工程、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并在多次重大污染应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工程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会“可持续发展水奖”、美国化学会“科学卓越荣誉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IF6.0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9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获美国专利6项。SCI论文引用13524 次,H因子71。

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哈医大教授张学:

回黑龙江工作一年多,我特别感谢省委省政府对我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支持。想说一句,回家的感觉真的很好。

我本人从事医学遗传学教学科研工作32年,主要进行罕见遗传病致病基因研究。我非常感谢领导的支持和理解,让我在北京留研究团队,在哈医大也建立小团队,现在两个团队的交流互动是常态。今后一定努力工作,为龙江医学教育和科研发展做贡献。

在哈医大的这一年,我得到了老校长杨宝峰在工作上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得到了学校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全面了解了学校的现状,基本理清了优势和特色,分析了难点、痛点、堵点、盲点、焦点、风险点问题,也有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基本思路,那就是“聚人才、强本科、抓临床、先特色、拆壁垒、树医工、优生态”21字思路。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也是中心任务,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从教育理念上要重视本科生的培养,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7年哈医大获批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6个学科获批一流建设学科。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国家认证,在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中实现了开门红。凭借着对地域特点的准确把握,学校开展的重大寒地疾病防控和地方病防治研究等工作已经引领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特色学科建设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护理学等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因此哈医大要扩大固有优势,引领学科前沿。

要拆除学科、学院、医院间无形的围墙和壁垒。针对严重危害龙江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组建学科群,建立研发特区,实现人才汇聚,支持医工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此外,我校举办了“医道学途大家讲堂”, 请哈医大老领导、协和老校长巴德年院士,协和现任校长王辰院士等名家讲办学之道、治学之道、求学之道,让“学生、学者、学术、学风”成为哈医大的文化要素和关键词。

哈医大教授张学

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长聘教授。

主要从事单基因病和基因组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家族性反常性痤疮和 Marie Unna型稀毛症等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和先天性全身多毛症等基因组病的致病DNA重排,在 Science、 Nature Genetics和 Am J Hum Genet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

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和何梁何利奖。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主编、京津冀医学遗传学联盟主席、国家卫生计生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上一篇:【黑龙江日报】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召开 哈医大获得一等奖三项

下一篇:【龙视天博官网登录联播】张庆伟与黑龙江省新晋院士座谈:勇担时代重任,矢志科技创新!